首页

经典夫妻主文章

时间:2025-05-28 11:35:25 作者:面对旱情,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“解渴” 浏览量:79327

 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 题:面对旱情,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“解渴”

 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

  今年以来,我国多地出现旱情,农业生产、群众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响。当前,旱情仍在部分地区持续。面对旱情,人工增雨可起到怎样的效果?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力旱情缓解?

  抢抓天时: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约5.6亿吨

  “针对5月20日以来的大范围降水过程,华北、西北地区抓住有利天气条件,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效果评估室主任王飞说。

  统计显示,截至25日17时,青海、内蒙古、陕西等省份开展飞机增雨作业32架次,累计飞行时长102小时;甘肃、陕西、山西等省份组织地面增雨作业1488次。初步估算,作业影响面积约73.2万平方公里,增加降水约5.6亿吨。

  据了解,今年以来,全国共开展飞机增雨作业553架次,地面增雨作业约1.7万次。

  “考虑到今年我国多地受旱情影响,今年地面作业量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加约20%,作业影响面积和增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27%和29%。”王飞说,人工增雨在旱情缓解、土壤墒情改善、防灾减灾、水库增蓄、降低森林火险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  化云为雨:人工增雨并非凭空造雨

  “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,助力旱区旱情缓解。但是,人工增雨作业不是凭空造雨,需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研究员楼小凤说。

  楼小凤表示,人工增雨作业是在具有较合适的云和降水条件时,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等方式开展人工干预,促进云中小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滴,达到增加降水的效果。

  她同时表示,要形成降水,云必须满足水汽充沛、有一定的上升气流、有足够多的凝结核或冰核才行,只有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增雨价值。在此情况下,各地选择飞机和地面等合适的催化作业装备,搭配冷云或暖云等不同催化剂,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进行人工影响,实现人工增雨。

  实施人工增雨作业,下游的雨会否被“打跑”?楼小凤说,每次降雨时,云中的水汽充足,人工催化影响的主要是已形成的云,是云中粒子不够大,掉不下来的那部分水凝物,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甚微。

  她说,在一定距离之外,下游降水的云体往往不是上游催化的云体。云带是由较小的云体组成,云体不断生消更新,不会像河水那样,上游截流,下游就会减少。

  加强监测:及时开展人工增雨

 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高级工程师梅梅介绍,近期,北方旱区大部出现小到中雨,局地大雨,干旱出现缓和。26日,中央气象台解除气象干旱黄色预警。自4月30日启动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以来,中央气象台累计发布预警27期。

  不过,目前西北地区东部、华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干旱。其中,陕西南部、河南西部、甘肃南部等地为重旱,局地特旱。

  中央气象台预报,26日至27日,甘肃南部、陕西、湖北西北部有小到中雨,甘肃局地有大雨;5月29日至6月3日,甘肃南部、陕西西部和南部、河南中南部、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过程。

  “这些地区有的旱情仍在持续,天气方面具备一定的增雨作业条件。”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作业指挥室主任史月琴说,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天气监测预报,提前预置作业力量,及时开展空地联合人工增雨作业,助力旱情进一步缓解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用园艺之美连接世界 成都世园会“美美与共”

飓风“贝丽尔”8日在美国登陆,导致得克萨斯州出现大面积电力供应中断。12日,得克萨斯州最大的电力供应商中心点能源公司表示,目前该州仍有约87万家庭和企业用户的供电没有恢复。该公司此前还曾表示,得州休斯敦市用户的断电时间可能将持续至下周。由于持续断电,部分休斯敦市民不得不扔掉家中的食物,一些居民批评供电商、州政府和市政府没有为应对飓风做好准备,恢复工作进展缓慢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
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刘树生被开除党籍

清新区位于广东省的中部,总面积2353.41平方千米,气候宜人,自然资源丰富,由内而外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韵味,是大湾区市民的旅游目的地。目前,全区已开放的旅游景区(点)有23个,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、3A级旅游景区3个。当前,清新区以古龙峡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示范,大力推动全域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,推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实施。

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“娃娃兵”

当日11时许,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元宵节社火展演活动启幕,民间艺人精心装扮,表演起秧歌、腰鼓等。社火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重要方式,表达着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。

国家公园成立三年 野生动物种群有啥变化?

香港举行晚会迎“雪龙2”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

赵文华强调,BMI和腰围是两个独立的超重、肥胖判断标准。这两个指标与肥胖相关慢性病和一些健康问题都相关,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。如果BMI和腰围两个指标都不正常,叠加风险就更大,希望每个人都用这“两把尺子常量量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